人物名片:歐怒,199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2005年來校任教,現任人文學院院長。先后榮獲仰恩大學教學名師、優秀共產黨員、年度人物。2015年指導舞臺劇《約“規”》獲全國優秀國學教育文藝作品,2018年負責的文化創意產業專業群項目入選省級示范型應用型專業群。
作為一位入黨近20年的中青年教師,她無論在教學崗位還是行政崗位,都始終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勇挑重擔,創先爭優。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催生的教育教學改革的浪潮中,她堅持學習、思考、行動,團結和帶領同事不斷創造新成績,讓黨員的形象在平凡崗位上閃光。
2015年6月,擔任中文系主任的歐怒帶領中文系教師圍繞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對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修訂,推動中文系課程改革、教學方法改革、考核方式改革,促使中文系教師團隊迸發活力,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增強,教改初見成效。同年12月,在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工作會議暨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經驗交流會上,作了《以“知行合一”理念引導創新,以“互聯網+”思維推進教改》的報告。
2016年2月,歐怒主持中文系教改項目《互聯網思維下以作業創新為驅動構建師生雙向互動的教學模式》。她將互聯網思維引入課堂教學,利用互聯網超鏈接的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構與整合,在教學方式和手段的選擇上,通過基于互聯網基礎上的智能終端建立師生雙向溝通渠道,全面改革作業的布置、批改與評講,以作業創新為驅動作為教師教學方式改革和學生學習方式改變。該項目以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2014級、2015級、2016級為學生試點對象,選擇三門核心基礎課“基礎寫作”“文學概論”“中國古代文學史”為教學改革試點課程,以作業創新為突破口,構建師生雙向互動的教學模式。該項目時間為兩年,將推動每門課程實現師生真正雙向互動,教師成為引導者,學生成為學習主體,以學生學習需求和能力培養構建教學內容,實現教學內容的重構與整合。專業課程展現獨自的特色,使課程建立起內在的教學發展邏輯,實現寫、讀、專業性讀與寫三個階段的階梯式能力提升,每個階段都有自己的特點且與下一個階段緊密聯系。三門課程還實現與其他專業課程的橫向組合,在階梯式發展基礎上營造專業學習的共生生態圈,與其他專業課程形成多元互動。
歐怒擔任仰恩大學廣播電臺臺長期間,帶領學生廣泛運用新媒體推動電臺發展,實現學校新聞即時發布,新浪微博校園新聞直播。電臺開設多檔特色節目,例如《弟子規》《英文國學》等,廣播電臺節目《遲到的正義》榮獲第一屆中青報大學生新聞獎(福建)音頻作品類一等獎。仰大直通車話題在新浪微博突破百萬,新浪微博粉絲突破五千。電臺成功實現校運會等學校重大活動全程直播。她策劃舞臺劇《約“規”》《韓熙載夜宴圖》《搗練圖》在學校晚會舞臺上演出,受到中央、省市各級媒體的廣泛關注,多家媒體進行報道。
在學校與泉州思無邪讀書會聯合舉辦大型詩歌公益朗誦會《春天,我們從這里出發》,歐怒帶領中文系師生以優秀的古典、現代詩篇朗誦、舞蹈、演奏等形式,倡導閱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詩歌朗誦會上,2013、2014級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唱詩、2015級漢語言文學的群誦,展現了中文系在“中國古代文學”“普通話”“文學概論”“基礎寫作”等課程全面啟用“互聯網+”思維下師生雙向互動模式教學改革后的成果。她還參與策劃組織中文系師生參加福建省大學生戲劇節,將文化創新話劇《陳三·五娘》成功公演,受到新華網、中國網、東南網等國內多家媒體報道。
2016年2月,歐怒擔任人文學院常務副院長,她推動人文學院廣告系、新聞系、中文系全面進行教改,與黨委宣傳部、管理學院、工程技術學院、圖書館等單位建立課程及項目對接,全面推進項目式綜合實踐教學和真實案例教學,改變三個系缺乏交流,各自孤立發展的局面。她組建“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養”專業群,打通專業壁壘,使三個系實現師資、實驗室等教學資源整合,在專業群建設的基礎上,帶領全院實現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撰寫“人文學院文化創意與傳播人才培養實驗班”方案,該方案已獲得學校審核通過,于2016年7月完成招生。她還積極推動產教融合、協同育人,促成廣告系與泉州眾志金剛石刀具有限公司共建“產業對接班”,推動人文學院與福建君巍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共建“文化藝術創意與傳播人才培養基地”。
在長期的教學本職工作中和行政崗位上,歐怒積極探索教育教學新模式,把大部分時間都放在教書育人和為學校、學院的改革發展上,并做出驕人的成績。她說,我不僅是一名教師,更是一名共產黨員,我沒有什么豪言壯語,更沒有驚天動地之舉,我只能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默默無聞地實踐著自己的入黨誓言,發揮著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用我的一言一行帶動更多的人……
|